科学家揭示“蜂源纳米水凝胶”可替代抗生素,促进细菌感
??在全球细菌耐药性不断攀升、慢性创面难以治愈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聚焦“天然蜂产物+先进材料”的跨学科融合,成功研发出一种具备抗菌、抗炎、抗氧化、促愈合多重功效的新型纳米水凝胶。这一成果于2025年......
抓住三伏黄金期,这些“冬病”适合夏季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7月15日召开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冬病夏治与夏季养生”专题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表示,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共30天。这一时期是全年气......
新疆棉田如何续写传奇?科技是关键“密码”
??当全球棉花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中国如何以科技为笔,在新疆的棉田里续写“白金传奇”?智慧农场、超高产品种选育、绿色种植,如何破解单产、成本与生态的多重挑战?
??今天,我们对话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雪源,看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棉花高质量发展。......
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季跌出行业前五荣耀亟须一个爆款
这是荣耀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举行的第二场手机新品发布会。节奏之密集,行业内并不多见。然而,热闹的发布会背后,荣耀的市场表现却难言乐观。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季跌出行业前五,沦为“其他”。与月初发布的旗舰折叠屏手机对比,新亮相的这款中端产品从各个角度......
深海采矿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7月13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深海采矿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办。本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承办。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出席。来自长沙矿冶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资源......
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聚焦原子级制造的科学与技术
7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原子级制造的科学与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办。论坛聚焦原子级制造等前沿非共识议题,深入探讨其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思路,来自......
林俊杰自曝心脏问题“心跳乱了节奏”有哪些健康信号?
“就算心跳乱了节奏,也会继续努力。”7月13日,林俊杰在演唱会上坦然说出自己去年4月被诊断心脏出了问题,每天靠药物控制,这句带着坚持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让公众对心脏健康这一话题愈发关注。
很多人可能觉得“心跳乱了节奏”只是偶尔的小问题......
“万里穿针”成熟可靠
“不是五点半才‘发货’吗?这么快就到了!”一位网友的惊叹,引发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消息评论区的热烈讨论。
7月15日8时52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实现精准交会对接,随后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征途虽远,行则将至
时隔8个月,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货运飞船的到访。
7月15日5时34分,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顺利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以下简称“天舟九号”)送入中国空间站。约10分钟后,天舟九号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
线下10城联动、线上知识竞答,T3出行多措并举开展交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安全防控能力,在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T3出行在成都、南京、重庆、广州、合肥、上海、武汉、长春、宁波、长沙10座城市,组织了一系列线下安全培训活动并举行线上安全知识有奖竞答,积极响应“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
智元机器人21亿控股上纬新材“蛇吞象”式收购或影响资
近日,机器人行业上演了一场资本大戏——成立仅两年的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宣布以21亿元对价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纬新材”)63.62%股权,实现了“蛇吞象”的反向收购。而截至7月16日收盘,上纬新材已连......
翼伞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之光
作者:孙青林?孙昊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
人类何时开始大规模用火?
作者:赵德博
火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其存在可追溯至志留纪时期,它对植被的演化进程、动物的行为模式以及地表碳循环过程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长达数亿年的岁月里,火的发生主要受到植被分布、温度变化和干湿状况等生物因素与气候因素的......
AI的“察言观色”人机语言交互如何更有温度
作者:陈伟
当前,全球科技领域正掀起一场人机交互革命,多国科研力量正致力于让人工智能突破传统功能局限,赋予机器人情感识别与共情能力。在情感计算领域,2024年哥伦比亚大学华人学者开发的Emo机器人实现了微笑预判与实时模仿;日本软银集团于2......
“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首次揭示温热原子云中的复杂丝状
星际气体云,作为恒星的“前身”,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依托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FAST”),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在一团星际气体云中,首次观测到了由超音速湍流主导的复杂丝状结构网络。这一......
芯片材料迎来新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更快更省电
当我们用手机刷视频、用电脑处理复杂数据时,或许不会想到,支撑这些设备高速运转的芯片正面临“成长的烦恼”。作为芯片核心材料的硅,在尺寸不断缩小至纳米级后,性能提升开始遭遇物理极限。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刘开辉、电子学院研究员邱晨光、博士生......
“智慧农网”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炎炎夏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的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大棚内,80亩小姜正拔节生长。
“过去种姜靠经验,现在要看数据。”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谢斌介绍,园内布设着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酸碱度等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通......
支持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
建立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推进非共识项目研究,促进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是我国科技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为开展非共识项目资助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
前不久......
“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
7月20日入伏。俗话说,“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从气象上分析,太阳光首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量带......
“三伏天”高温来袭,中医支招预防“空调病”
7月20日入伏,“三伏天”正式到来。酷暑难耐,长时间在空调房工作生活,易引发“空调病”。中医专家提醒,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及时通经络、暖脾胃、祛寒邪,科学防暑才能安然度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医护人员为患者开展中医头疗。新华社记者邹欣媛......